圖片來源:123RF
1. 加科思獲得5500萬美元C輪融資,推進新型腫瘤靶向療法
近日,加科思完成了5500萬美元的C輪融資,知名風投機構啟明創(chuàng)投與高瓴資本領投,方圓基金跟投。這距離加科思獲得2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還不到一年的時間,距離公司正式創(chuàng)立只有短短3年的時間。
加科思的主要在研產(chǎn)品是一款名為JAB-3068的“first-in-class”新藥,它是一款PTPN11抑制劑。PTPN11是一類作用于PD-1下游的磷酸酶,在不少血液癌癥與實體瘤中均能找到其突變。加科思稱,這款在研療法同時具有腫瘤免疫和靶向治療機制,臨床前試驗表明單獨口服給藥有非常明顯的抗腫瘤效果。今年1月,JAB-3068已獲準進入美國臨床試驗。6月,JAB-3068也獲得了在中國進行臨床試驗的批件,適應癥包括非小細胞肺癌、頭頸癌、食道癌、以及其他轉移性實體腫瘤。加科思的諸多管理人員曾任職于貝達藥業(yè),其董事長王印祥博士曾任貝達藥業(yè)總裁兼首席科學家,研發(fā)總裁胡邵京博士曾任貝達藥業(yè)首席化學家。先前的研發(fā)成功經(jīng)歷,也讓外界對這支團隊充滿期待。
2. 再鼎醫(yī)藥PARP抑制劑3期臨床完成首例給藥,治療小細胞肺癌
再鼎醫(yī)藥宣布,其PARP 1/2抑制劑ZL-2306(niraparib)治療小細胞肺癌(SCLC)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已完成首例給藥。這項雙盲、安慰劑對照的研究將招募591名患者,在對初始化療有反應的廣泛期SCLC患者中評估ZL-2306作為維持療法的效果。研究的主要終點是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。
ZL-2306(niraparib)是一種高效高選擇性,每日一次的口服小分子PARP 1/2抑制劑。Niraparib由美國藥企TESARO研發(fā),再鼎醫(yī)藥于2016年10月通過與TESARO達成戰(zhàn)略合作,獲得了niraparib在中國市場的獨家研發(fā)和銷售權。2017年3月和2017年11月,由美國FDA和歐盟EMA分別批準Niraparib(商品名ZEJULA?)作為維持治療方案,用于復發(fā)上皮性卵巢癌,輸卵管癌或原發(fā)性腹膜癌患者。再鼎醫(yī)藥在香港提交了niraparib的市場注冊申請,并計劃于2018年下半年在香港推出和商業(yè)化niraparib。
3. BMS新一代酪氨酸酶抑制劑年底有望再添新適應癥
百時美施貴寶(BMS)宣布FDA接受了該公司為Sprycel(dasatinib,達沙替尼)遞交的補充上市申請。它將與化療聯(lián)用,用于治療新確診的費城染色體陽性(Ph+)的急性淋巴性白血?。ˋLL)兒童患者。FDA有望在2018年12月29日之前做出回復。Ph+ ALL是ALL這一常見兒童癌癥中的罕見亞型,約占所有兒童ALL患者的3-4%。對伊馬替尼耐藥機制的理解導致了新型BCR-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開發(fā),達沙替尼是一種很有潛力的新一代抑制劑。它比伊馬替尼強約300倍,此外還可以抑制SRC家族激酶。
4. Cell Reports:糖尿病藥物可能抑制mTOR抑制劑的自噬作用
近日,辛辛那提大學俄亥俄分校的研究人員發(fā)表在《Cell Reports》的一篇文章研究了細胞的“自噬”機理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細胞代謝中,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的缺陷,對自噬有著相反作用。當代謝傾向于氧化磷酸化途徑時,線粒體代謝增強,引發(fā)自噬增強。這與mTOR抑制劑作為一種抗癌藥物,能增強線粒體代謝,引發(fā)癌細胞自噬的功能相符。線粒體復合體I是自噬啟動及幅度和持續(xù)時間的重要影響因子。線粒體復合體I缺陷可以抑制mTOR抑制劑引發(fā)的自噬。兩種可以抑制線粒體復合體I的糖尿病藥物——苯乙雙胍(phenoformin)和二甲雙胍(metformin),也有類似的抑制作用。
辛辛那提大學俄亥俄分校血液病和腫瘤學副教授Carol Mercer博士表示:“我們的數(shù)據(jù)證明了代謝通路在自噬調節(jié)中的重要性,增加了我們對重要的癌癥臨床藥物的理解,并提出了增加或抑制自噬的新策略。”
5. Nature子刊:AMPK激酶有望成為癌癥新靶點
近日,一篇發(fā)表在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的科學論文中,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專注于研究名為NUAK2(又名SNARK,蔗糖非發(fā)酵類激酶)的一種AMPK激酶,在癌癥細胞增殖中的作用。
作者發(fā)現(xiàn)在部分人類膀胱癌患者中NUAK2水平升高,并與YAP/TAZ基因特征具有強相關性。研究進一步確認促進細胞非正常生長的致癌蛋白——轉錄因子YAP和TAZ,可以激活NUAK2蛋白的表達。進一步試驗表明,沉默NUAK2基因或藥物抑制NUAK2蛋白,可以阻止YAP/TAZ進入細胞核,從而打斷癌細胞不斷增殖的惡性循環(huán)。通過這些手段,研究人員可以在細胞培養(yǎng)實驗中抑制癌細胞生長,并在小鼠模型中縮小乳腺癌腫瘤。該研究發(fā)現(xiàn)確定了河馬信號通路(Hippo pathway)中的一種正向前饋控制回路,也確立了NUAK2在加強YAP/TAZ致癌作用中的關鍵角色。研究結果表明,NUAK2是一個介入河馬信號通路的潛在靶點,為癌癥治療帶來了新的機會。
研究人員認為,可以通過檢測患者的腫瘤是否具有高水平的NUAK2,確立潛在目標患者群。該團隊正在努力將他們開發(fā)的NUAK2蛋白抑制劑轉化為適于在動物中使用的藥物,準備進行進一步試驗驗證這一靶點。
腫瘤靶向療法系列:
參考資料:
[1] 加科思成功完成C輪融資. Retrieved August 31, 2018, from http://www.jacobiopharma.com/news/111.html
[2] U.S.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ccepts Bristol-Myers Squibb’s Application for Sprycel (dasatinib)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Philadelphia Chromosome-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. Retrieved August 30, 2018, from https://news.bms.com/press-release/corporatefinancial-news/us-food-and-drug-administration-accepts-bristol-myers-squibb-0
[3] Zai Lab Doses First Patient in Phase III Trial of ZL-2306 (niraparib) in Patients with Small-Cell Lung Cancer in China. Retrieved August 28, 2018, from http://ir.zailaboratory.com/phoenix.zhtml?c=254615&p=irol-newsArticle&ID=2365040
[4] Mercer, et al., (2018). Mitochondrial Complex I Activity Is Required for Maximal Autophagy. Cell Reports,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elrep.2018.07.101
[5] Attisano, et al., (2018). A feed forward loop enforces YAP/TAZ signaling during tumorigenesis. Nature Communications,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467-018-05939-2